时间:2024/12/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宝丰国粹马街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南部,西边是伏牛山,东边临黄淮海平原。应河从村东边流过,人称马渡河。古代南阳到洛阳的“宛洛大道”,从村中穿过,村庄沿路发展成街衢,故名马渡街,简称马街。话说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当时的宝丰且叫父城县,刘秀被王莽四处追赶,在紧要关头,因马街村民的相助而得救,后皇封于此。故民间流传着:光武封,书会兴。可见马街书会历史的悠久,但这只是传说,尽管书会兴起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自元代迄今,竞无间断。马街书会马街村,正月初十你看它,只是中国万千村庄中很普通的一个。田地里长着碧绿的麦苗,四处一片寂静。可是翌日正月十一,马街一夜间天翻地覆。五湖四海说书的艺人们,向此赶来。有来自河南各个县市的;还有山东的、河北的、安徽的、湖北的、陕西的,这都是邻省的;更有四川、江苏、甘肃、京津、上海等等,远道而来的。且看这些说书艺人,负鼓携琴,大车小车,拉着各种道具,装着满肚子书,一开嗓就是响亮。来的早的,已经开始扎起摊来了,远的还在路上。但大伙都知道,正月十三,正会这天,重头戏、压箱底的都在这天亮相。快看正会这天,一二结伴,三五为伙,河坡处、山岗上,土堆巅,麦地里,老树旁,小路边,摆下阵式,打起简板,拉起琴弦,精神抖擞,开口说唱。人是越来越多,书会上越来越挤,好不热闹。小时候对书会没啥概念。只知道,这一天,马街有好多好多的人,跟疯了似的。最感兴趣的,就是吃喝玩乐。卖凉粉的、捏糖人的、卖糖葫芦的、烤烧饼的,还有一大群人围了一圈,近看原来是套圈的。当然还有烧香的、旮旯里来纸牌的,也不乏农村男女青年相亲的。现在去赶会,当时喝的汽水,吃的糯米团都没有了,现在都是烤香肠、卖棉花糖的、鸡蛋灌饼、烤面筋什么的。现在已经没有吃的欲望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的已经带着儿子来赶会了。书会是什么,长大后才知道。马街书会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评话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说书人在正会这天,第一件事就是先来到火神庙朝拜,然后规规矩矩的为神说一段,希望能得到神的庇佑,能把书尽快“写出去”。说书人中,有名家大腕,耄耋老者,也有四五岁孩童。有三口之家,亦有几人联袂。你拉,我唱,他演。一场场书会就在马街上响起。当然也有不少独角戏的艺人,他们以天为幕,以地为台,自拉自演,甚是豪迈。曲终人散,正月十三过后,马街还是马街,一切归于平静。书会上真正认真听的是老人们,相互认识的,互相点个烟,说说哪家说得好,哪家才艺高,再比比咱河南跟外省的差别,拉长一点,说说你家今年啥情况,我家啥计划。艺人间也有友谊,相互切磋的、比拼的、学习的。也有老去的、新来的,收徒的、拜艺的。但有一条不变,明年约定还来。年轻人赶会,只是图个热闹。俗话说的好: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热闹。老人们赶会,听得是书,想的是以往、是曾经,识的是大道理。说书之人,说的是帝王将相、英雄好汉,说的是悲欢离合、人间百态。说的是家长里短,婚丧嫁娶,养老抚幼,这就是人的一辈子。总能让你或思或想,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在田野里生长,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变换。时间不知不觉过了几百年,人虽不同了,但马街还在。中国非物质文化名录,首载其中。世界纪录协会,认证马街书会,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说它是宝丰国粹,实不为过。它是中原大地上的遗响,华夏文明中的精华。物质终会消失,生而伟大的马街精神,却传承下来,活到今天。曲坛圣地应水悠悠,流过马街,流淌在古应国里。马街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咏怀,故有诗曰:古来马街有书会,自元迄今香火蔚。五湖四海说书人,正月十三相合汭。桑村到处高声起,应水金光岁月催。剧饮清香宝丰酒,可教天下众人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百家新收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68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