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门盘根,笔名门晨曦,男,年9月生,中共党员,宝丰县肖旗乡乔庄村人,曾任乔庄村小学教师、校长,从事教育28年,后回家务农,曾荣获县、乡教育先进工作者。所写的《课堂教学》一文,获河南省小学教学征文大赛三等奖。业余时间坚持伏案笔耕不辍,多篇文章散见各级报刊,多次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 文化需要挖掘,文化需要保护,文化需要传承。听说肖旗乡乔庄村有个“养水书院”,带着惊喜好奇,笔者一行前往探访。说起乔庄的前世今生,年愈古稀的门晨曦老人如数家珍。 据清朝时的碑文记载,乔庄村距宝丰县城北十八里,今是肖旗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人口约人。距乡政府东北十二里。乔庄村北紧邻石河(又叫养水、羊水),村南边是丘陵,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明朝初乔姓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宝丰后选中此地落户,后又陆续迁来贺姓、朱姓等十九个姓氏,形成了较大的村落。 乔庄村有个显著特点是能工巧匠多,匠作杂艺、五花八门,几乎样样有,是一个红白大事不出村求人的百事通村,如朱姓的铁匠、石匠、染坊、纸坊、月饼糕点铺,贺家的风水师、坠子书,张家的铜匠、银匠,郭家的木匠,冯家的泥水匠,白家的屠行,王家的油坊,李家的鞭炮,门家的中医、兽医、塾师等。 朱家铁匠打造的菜刀、铡床、锄,石匠做的龙帽石碑在豫西久享盛名。我亲眼见过朱家流传下来的一对石狮子,雕工精湛,活灵活现,可惜“文革”时失踪;冯家泥水匠盖的瓦房经百年瓦不退,滴水不漏;郭家木匠做的木耧、量器斗精巧耐用,畅销豫西南数县;门家中医专治胃病的消积丸、眼药膏疗效好,享誉方圆三十里。兽医门树芳在郏县大李庄救活一匹濒临死亡的母马,被称为神兽医,至今汝河两岸还流传着门树芳治马的神奇故事。 乔庄村古时候尽管匠作杂艺,百业齐全,但因缺少文化支撑,始终未发展壮大,一代一代仅能维持生计。全村唯有贺姓大户,明清时出过秀才、太学生,有文化、善经营,发家成为全村的首富望族。贺家鼎盛时曾拥有土地亩,大房楼院豪宅临街三所,大门前曾立有跨街牌坊一座,高大巍峨,雕饰精美,遗憾的是毁于“文革”时代。 村民在村室前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上健身。 乔庄人勤劳能干,清朝时利用河岸边肥沃的沙质土壤、丰富的水利条件种蔬菜,种出的萝卜个大脆甜,与鲁山张良产的姜一样有名,豫西南民间曾流传有乔庄萝卜张良姜的美誉。 乔庄人重视教育,清朝时村里开明人士贺沂、朱印章、赵金声带头发动全村人捐款集资,义务投工在村中央建起了一所名为“养水书院”的学堂。塾师门九锡利用课余时间自编《百家姓杂字本》,容纳个常用汉字,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阅读识字,受到了乡邻们称赞。 笔者一行在养水书院欣赏养水书院碑重现的有关记载。 乔庄人治村有方,清朝时就有村规民约,“文革”时我亲眼见过搭桥用的咸丰年间的半截石碑,残碑上能看到的字有猪、牛、羊啃青糟蹋庄稼及灌溉渠浇地私自扒改水的惩罚条例。老辈人说,当时村里的生产生活秩序很好,乔庄人与四周邻村友好相处,从未发生过争地界等纠纷事件。 乔庄人正直无私,清朝时朱某曾在宝丰县衙做过多年的管钱粮的小官,直到卸任一直住着原来的土墙草房,可见其为官清廉。民国时官府腐败,地方保长仗势欺压、勒索百姓,让人恨之入骨,可乔庄的朱朝栋当过多年保长,因人心善,办事公道,群众都称他“好保长”。 年6月在乔庄村石河底挖出的清道光八年九月立的创修养水书院碑(左)和清光绪十二年九月立的重修养水书院碑,门晨曦、朱松亭向笔者一行介绍两通碑的来历。 乔庄人勤劳朴实、厚道义气、又多才艺、乐于助人,在宝丰十里八村留下了好口碑,人们夸赞的老土话就是“乔庄人硬打实砍,实在!” 今天的乔庄人继承了先人勤劳、能干、朴实的优良传统,村两委班子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村人同心协力,脚踏实地干事,把乔庄村建设成了全乡名列前茅的美丽乡村,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社会秩序安定,邻里和睦相处,村民安居乐业,遵纪守法,淳朴安和的社会新风尚已形成。村里年年有优秀的学子考入大学,有的还在中科院读研究生。 历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不可再生,不可替代。针对乔庄村今后的发展,该村支部书记朱松亭表示,村两委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指示精神,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乡村振兴,一手抓好文化保护和传承,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看得见青山绿水,为建设“四强县”增光添彩。(门晨曦段淑贞文/何乐张跃红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14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