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8/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A7

△又东南,过定陵县北。

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山下,为湛浦,方五十馀步。

《春秋.襄公十六年》,晋伐楚,报杨梁之役。楚公子格及晋师战於湛阪,楚师败绩,遂侵方城之外。今水北悉忱翼山阜,于父城东南,湛水之北,山有长阪,盖即湛水以名阪,故有湛阪之名也。

湛水,约今湛河。源出今河南宝丰县东南,经平顶山市、叶县,至襄城县界入北汝河。《周礼·职方氏》:荆州“其浸颍、湛”。《左传》:襄公十六年(前),“楚公子格及晋师战于湛坂”。杜注:“襄城昆阳县北有湛水,东入汝”

犨(chōu)县,一作犫。秦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五里。西晋属南阳国。十六国后赵属南阳郡。南朝宋废。犨城故城址位于鲁山县张官营乡前城村周围,系东周遗存。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米东北角残留1米高的城墙余米。城内散布有灰陶豆、夹砂红陶晕绳纹陶片及板瓦、筒瓦等。《水经注》“滍水又东迳县故城上”。当指此地。

鱼齿山,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楚师伐郑,“涉于鱼齿之下”。《水经·汝水注》:“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下”

湛浦,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按方位推析约鱼齿山东北一带。

父城,父城故城位于宝丰县李庄乡翟集村南,系春秋、战国遗存。分内外二城,外城周长6公里,现存夯土城垣高1米多,底宽12米,群众称为“城岭”。内城俗称“紫禁城”为长方形面积约77万余平方米,城址内马庄、古城二村,多次出土铜壶铜鉴等青铜器。《元和郡县志》记有父城故城在县东四十里故殷时应国地,即楚太子建所居之父城,当指此处。

湛阪,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北。《左传》襄公十六年(前年):楚公子格帅师与晋师战于湛阪。即此。

湛水又东南迳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阳县北有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湛水又东,于汝水九曲北东入汝。杜预亦以是水为湛水矣。《周礼》:荆州,其浸颍、湛。郑玄云未闻,盖偶有不照也。今考地则不乖其土,言水则有符经文矣。

蒲城,在今河南叶县北二十里。《魏书·地形志》汉广郡高阳县:“有东、西二蒲城。”《水经·汝水注》:“湛水又东南径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阳县北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比对文物地图颇疑与平顶山市蒲城店遗址有关,该遗址位于平顶山市东高皇乡蒲城店村北系新石器时代遗存。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4米。出土陶器有鼎、钵、篮纹侈口罐、纺轮及石铲、石凿、石镞、蚌刀、卜骨等。属龙山文化遗址。附近有蒲城店汉墓群分布,墓群位于东高皇乡蒲城店村,系汉代,面积不详。分布有空心砖墓和小砖券墓。出土陶仓、灶、瓮、罐等器物。

汝水又东南,迳定陵县故城北。汉成帝元延三年,封侍中、卫尉淳于长为侯国,王莽更之曰定城矣。《东观汉记》曰:光武击王莽二公,还到汝水上,于涯,以手饮水,澡颊尘垢,谓傅俊曰:今日疲倦,诸君宁备也?即是水也。水右则滍水左入焉,左则百尺沟出矣。沟水夹岸层崇,亦谓之为百尺堤也。自定陵城北,通颍水于襄城县,颍盛则南播,汝泆则北注。沟之东有澄潭,号曰龙渊,在汝北四里许,南北百步,东西二百步,水至清深,常不耗竭,佳饶鱼笋,湖溢,则东注漷水矣。

定陵县故城,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舞阳县北五十里后古城。西晋属襄城郡。北魏皇兴元年()改置北舞阳县。颇疑即今河南舞阳县东不羹故城,该城位于舞阳县章化乡前后古城村,系周、汉遗存,城周长55公里,文化层厚3米左右。筑城墙尚可辨寻。年发掘西北隅下水道和城东汉慕群。出土有五角形陶管道、绳纹板瓦、筒瓦“郢爯”楚币、魏韩铲币、铜壶、青铜剑、镞、铸剑范、刻字陶片、瓦当网坠、王莽铲币等珍贵文物。东不羹国原为西周分封子国,楚灭不羹扩大其城。《史记·楚世家》:“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是楚北上中原的军事要地。(见《考古通讯》年第2期)

滍水,一名泜水。即今沙河。汝水支流。源出今河南鲁山县西,东流经叶县北,至舞阳县西北入汝河。《汉书·地理志》南阳郡鲁阳县:“鲁山,滍水所出,东北至定陵入汝。”《水经·滍水》:“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又东过郾县南,东入于汝。”《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更始元年(23),光武攻王寻、王邑,“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即此。

百尺沟,约在今河南舞阳县北。

A8

汝水又东南,昆水注之,水出鲁阳县唐山,东南流,迳昆阳县故城西。更始元年,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又驱诸犷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世祖以数千兵徼之阳关,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入昆阳。世祖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与十三骑出城南门,收兵于郾。寻、邑围城数十重,云车十馀丈,瞰临城中,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人负户而汲。王凤请降,不许。世祖帅营部俱进,频破之。乘胜,以敢死三千人,径冲寻、邑兵,败其中坚于是水之上,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会大雷风,屋瓦皆飞,莽兵大溃。昆水又屈迳其城南,世祖建武中,封侍中傅俊为侯国。故《后汉.郡国志》有昆阳县,盖藉水以氏县也。

昆水,即今灰河。一名辉河。汝水支流。源出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东流经叶县南,至舞阳县北舞渡,北入汝水。《汉书·地理志》鲁阳县:“又有昆水,东南至定陵入汝”《水经·汝水注》:“昆水出鲁阳县唐山,东南流,径昆阳县故城西,……又东径定陵城南,又东注汝水”元以后为北汝河支流。

昆阳县故城,按与上述郦注昆水(约今灰河)的相对方位推析,颇疑即今叶县城西之叶故城。叶故城位于河南省叶县县城西王庄西菜园李庄村周围,系汉代城址,呈方形地表城垣已毁。散存遗物很少。采集有陶片、砖瓦残块等,周围分布有墓葬。据调查,昆水(今灰河)流经今叶县城南,再据其它文献记载,此地似为汉昆阳城。因历史上著名的“昆阳大战”而驰名。地下埋藏遗址保存尚好。

昆水又东,迳定陵城南,又东,注汝水。汝水又东南,迳奇頟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汶水出焉,世亦谓之大氵隐水。《尔雅》曰:河其雍,汝有濆。然则濆者,汝别也。故其下夹水之邑,犹流汝阳之名,是或濆、之声相近矣,亦或下合、颍,兼统厥称耳。

奇頟城,今漯河市阴阳赵乡台坡魏村南汉遗存抑或与之相关。该遗址高出周围地表约4米.面积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0米。历年出土文物有陶壶、鼎、罐及大型汉砖等。

濆水、大水,胡天生认为这里的濆水即今汾泉河,郦道元时代,它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阴阳赵乡(即“奇頟城”)从汝水分出,向东南流,直到今阜阳市区入颍水。今汾泉河是其故道。但是,郦道元在这里混淆了濆水和大水的区别,笼统地说演水“世亦谓之大水”,而没有说明濆水流向东南,而大水流向东北,二者根本不是同一条河道。大水本是魏文帝黄初六年(年)为训练水师而开挖的一段河道,名“讨虏渠”,从今漯河市召陵区接汝水支流演水,向东北流,直入颍水。而濆水则是分为三支:一支从漯河市源汇区往东流,在召陵区往东北流,下游即讨虏渠;一支从源汇区东南流,下游即今汾泉河。分出汾泉河后再往东流,又分出一支人颍水。后两段河道在汉代就已断流,但在汉代以前它却是濆水下游的主流。商水古名汝阳、阜阳古名汝阴,而今南汝河流经的区域在汉代以前没有以汝字命名的地名,可为明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56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