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又东南过颍川郏县南。 汝水又东与张磨泉合,水发北阜,春夏水盛,则南注汝水。汝水又东,分为西长湖,湖水南北五十馀步,东西三百步。汝水又东,扈涧水北出大刘山,南迳木蓼堆东、郏城西,南流入于汝。 张磨泉,熊会贞推测可能是戴液溪。(会贞按:今有戴液溪,自汝州流入郏县西北,又南入汝,疑即张磨泉也[1]) 扈涧水,在今河南郏县西十里。汝水支流《新唐书·哥舒曜传》:唐建中四年(),李希烈围哥舒曜于襄城。河南都统李勉为解襄城围,令神策将刘德信等袭许州,“未至,有诏切让,使班师,德信等惶惑还,军无斥侯,至扈涧,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器械辎重皆亡”。即此。地方学者认为青龙河就是《水经注》上所讲的扈涧水。[2] 木蓼堆,按方位推析应在郏县城西的青龙河西岸。 汝水又右,迤为湖。湖水南北八九十步,东西四五百步,俗谓之东长湖,湖水下入汝,古养水也,水出鲁阳县北将孤山北长冈下。数泉俱发,东历永仁三堆南。又东迳沙川,世谓之沙水,历山符垒北,又东迳沙亭南,故养阴里也。司马彪《郡国志》曰:襄城有养阴里。京相璠曰:在襄城郏县西南。养,水名也,俗以是水为沙水,故亦名之为沙城,非也。又城处水之阳,而以阴为称,更用惑焉。但流杂间居,裂溉互移,致令川渠异容,津途改状,故物望疑焉。 养水、将孤山,熊会贞据《大清一统志》认为洋水即沙水又名石河。将孤山可能便是鲁山县西北九十里的谷积山。(会贞按:《一统志》,谷积山在鲁山县西北九十里,养、滶二水出焉,或谓即将孤山。又云:养水亦名沙水,又曰石河。[3]) 历山符垒北,据《魏书》,“汝南郡,永安元年置,治符垒城。“怀州,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罢,天平初复。领郡二,县八,户二万一千七百四十,口九万八千三百一十五。”熊会贞认为“历山符垒北”一句应校正为“历符垒县北”(会贞按:《地形志》,汝南郡符垒县有沙水,沿世俗之称。县,太和中置。当即《注》所指,疑山为县之误,又错入符字上也。在今宝丰县西北[4]。) 沙亭(故养阴里),比对文物地图,颇疑养阴里与今宝丰县古城村城址有关联。该城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乡古城村北,系战国遗存。城址北临石河。夯筑城垣周长2公里,现存高约2米城内曾出土陶器铁鼎铜镞等。年出土一件秦始皇诏书铁权。[5]按方位推析古城村城址位于今沙河南岸与注文“(沙水)又东迳沙亭南”的描述有所不符,但若将今宝丰县商酒务乡古城村遗址南的那条石河大支流比定为古沙水的话则基本符合注文所述。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判断,马世之、刘和惠等学者认为养人原为东夷的一支约在夏商时期便已进入中原,其西进的路线,可能是自河南沈丘东北的养邑到宝丰一带的养水之滨,最后立国于桐柏月河。一般所说的周代养国,应指河南桐柏而言,这里虽无养山、养水之名,但是却有考古学的依据。春秋时期,楚人大举北进,养国沦为楚之附庸。湖北随州发现的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中,在记载赠送曾侯乙丧葬物品的名单中有“养君’之名,可见养国至少在战国初期依然存在,大约于战国中期被楚灭亡。[6] 又右会堇沟水,水出沛公垒西六十许步。盖汉祖入关,往征是由,故地擅斯目矣。其水东北注养,乱流注汝水也。汝水又迳郏县故城南,━━《春秋.昭公十九年》,楚令尹子瑕之所城也。 堇沟水,具体不详。 沛公垒,熊会贞按《明一统志》推测沛公垒在汝州东北大刘山南。(会贞按:《明一统志》,沛公垒在汝州东北大刘山南,汉高入关时驻此,世祖西征,亦尝驻焉,故山有大刘、小刘之称[7]。) 郏县故城,杨守敬认为即今郏县治(守敬按:汉县属颍川郡,后汉废,魏复立,仍属颍川郡,晋属襄城郡,后魏曰?城,属南阳郡,即今郏县治[8]。)今城址已无存,但郏县县城周边分布有大量汉墓群。 ━━滶水注之。水出鲁阳县之将孤山,东南。流许慎云:水出南阳鲁阳,入父城,从水,敖声。吕忱《字林》亦言在鲁阳。滶水东入父城县,与桓水会。水出鲁阳北山,水有二源奇导于贾复城,合为一渎。迳贾复城北,复南击郾所筑也。俗语讹谬,谓之寡妇城,水曰寡妇水。此渎水有穷通,故有枯渠之称焉。其水东北流至父城县北,右注滶水,乱流又东北至郏,入汝。 滶水,源出今河南鲁山县西北谷积山,东流至今宝丰县西北入北汝水。[9] 桓水,熊会贞认为即今宝丰县北的柏河。(会贞按:今宝丰县北有柏河,柏、桓形近似,即下桓水。) 父城县故城,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东三十六里古城村。西晋属襄城郡。东晋废。父城故城位于宝丰县李庄乡翟集村南,系春秋、战国遗存。分内外二城,外城周长6公里,现存夯土城垣高1米多,底宽12米,群众称为“城岭”。内城俗称“紫禁城”为长方形面积约77万余平方米,城址内马庄、古城二村,多次出土铜壶铜鉴等青铜器。《元和郡县志》记有父城故城在县东四十里故殷时应国地,即楚太子建所居之父城,当指此处。[10] 贾复城,贾复城位于宝丰县县城关北半部,系汉清遗存,北临净肠河现仅存城之北墙。全长余米,残高4-6米。据清道光《宝丰县志》载该城“贾复南击郾所筑也,贾以执金吾击郾所筑,亦名之日金吾城”。此城历代多有修葺清代光绪年间又大修,仅城基保留汉代夯土。[11] 沙亭(故养阴里)、贾复城、父城县故城位置示意图(底图截自《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第84页) [1]《水经注疏》,第页。 [2]李民举:刘庄窑与“明昌样”(二),许昌学院学报.,34(01) [3]《水经注疏》,第页。 [4]《水经注疏》,第页。 [5]《河南文物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第84页。 [6]马世之,刘和惠著,中原楚文化研究·楚文化的东渐,湖北教育出版社,.01,第页 [7]《水经注疏》,第页。 [8]《水经注疏》,第页。 [9]《河南文物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第84页。 [10]《河南文物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第84页。 [11]《河南文物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第84页。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2318.html |